12月14日下午,由山东黄河河务局主办,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济南超级计算技术研究院承办的“黄河流域超算协同发展主题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主题论坛以“勇立超算科技发展潮头 共创黄河流域美好明天”为主题,旨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从而进一步深化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交流合作,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聚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为目标,拟与沿黄地区超算中心(济南、郑州、太原、西安)联合建立“黄河流域算网联盟”,打造“沿黄大数据中心”“超算互联网”“数字孪生黄河平台”等项目,共同推动黄河流域数字生态建设,共谋黄河流域超算协同发展新蓝图。山东黄河河务局科技处副处长张云生担任论坛主席并主持。
论坛开幕式上,山东黄河河务局副局长尹学辉致欢迎辞。尹学辉指出,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三年多来,山东黄河河务局全面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数字孪生山东黄河建设,围绕“一网、一平台、一系统、一支撑”体系要求,升级信息感知网,丰富数据底板,构建数字化场景,研发智慧化模型,搭建以智慧防汛、智慧水资源管理与调度为重点的2+N综合系统应用平台,全力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在山东省和山东黄河落地见效。本次黄河超算协同发展论坛必将为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推进数字孪生山东黄河建设带来更广阔的合作空间、更完善的合作机制和更高水平的合作成果。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济南超级计算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亚历山大·赖科夫作了题为《Space of trust for the Yellow River ecosystem create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supercomputers technologies》的报告。赖科夫院士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长达40年,作为国际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战略管理领域专家,他分享了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赋能黄河生态系统功能战略任务的路径。赖科夫院士表示,在解决提高黄河生态系统功能的战略任务活动中,要协同高校、科研院所、工业企业等多方力量加快技术创新,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必须在黄河生态系统问题的决策上迅速达成一致。他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必须是值得信赖的,要加快利用机器学习、超级计算机计算支持下的大数据分析等方法,建立认知模型或者分布式智能态势中心,加快黄河生态系统的集体决策。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周勇作了题为《落实黄河国家战略 促进沿黄超算协同发展》的报告,深度解读了黄河国家战略对山东省的重要意义和侧重点,并提出发挥山东省的龙头作用实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加强沿黄省份的实际联系形成利益共同体、以黄河流域超算协同促进各省区的融合发展等战略实施路径。
山东产研卫星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侯波作了题为《齐鲁卫星在黄河流域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的报告,介绍了从卫星设计、测控、运控到地面应用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其服务产品可应用在黄河流域环境监测及评估、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应急管理、海洋污染监测和金融投资评估等领域,并进一步展望了黄河卫星星座的规划论证与实施布局计划。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副院长宫勋作了题为《多维度黄河耦合系统“HALOC”构想》的报告,倡导坚持基础科技发展和解决国家、山东省沿黄综合环境治理“两条腿”走路,依托国家超算中心(济南)的技术和算力优势,发展地球气候环境系统下的“黄河-大气-海洋-人类活动”耦合系统,服务山东省相关的评估、预测和政策制定。
山东黄河信息中心副主任李绪鹏作了题为《以数字孪生体系建设助推山东黄河高质量发展》的报告,提出在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的新机遇下,构建“数字孪生黄河”体系,推动工作流程再造、撬动工作模式更新、提高监管能力和工作效能,并结合具体业务为“数字孪生黄河”与治黄融合发展提供了实用的参考和建议。
山东可信云信息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马亮作了题为《算力设施支撑黄河流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报告,提出数字经济的核心基础设施提供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利用、存储等能力,推动了数据驱动的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大规模涌现,山东省算力设施的加快建设将支撑黄河流域的丰富应用场景和广阔市场,将全面助力黄河流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山东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定位,有效发挥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国家战略中的龙头作用。下一步,济南超算将以黄河流域超算协同发展论坛为新起点,抢抓时代赋予的重大机遇,持续探索黄河流域超算协同合作新机制,开拓新蓝海、催生新动能、实现新发展、创造新辉煌,坚定推动黄河国家战略向前迈进。
鲁公网安备 37011202001894号